教育部于2005年提出全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规划,以推动国内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本科生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有利于高校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各高校相继建设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校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3年的建设和实际运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农学实验和生物科学实验分别是农学、生物技术及植物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基础实验课,过去分别由各院相关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授课,实验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各专业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但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实验技能训练不再适应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用生物技术嫁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农学学科成为我校决策层和广大教师的共识。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多侧重验证性实验,并存在内容重复、学生厌学等现象。对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改造,对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种内外压力下,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农学优势学科实验中心建设的思想应运而生。我校于2003年6月组建了11个院级实验教学中心,5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并由农学院的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园艺学院的园艺实验教学中心和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联合组建了校级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2004年升格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11月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该中心的建设,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农科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优化配置的仪器平台,实现了对原有本科生实验教学的扩展、延伸,加强了科研与实验教学的结合,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为科研培养人才,从而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带动院级、校级实验中心全面发展和提高,实现了教育部设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初衷。
2 实验教学中心的内容
2.1 转变实验观念
一是转变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教辅”观念,制定了专门文件,把全校实验技术人员划分为教学系列岗位管理,并设立了正高岗位—实验技术研究人员(教授),设岗位数7个,副高岗位高级实验师(副教授)43个,中级实验师(讲师)50个,助理实验师(助教)25个,允许实验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2010年又允许实验技术人员申报教学、科研高层次人员的“1512”岗位,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转变过去重课堂理论、轻实验技术的观念,学校于2003年制订了《山东农业大学实验教学大纲》,对所有实验项目进行管理,使用统编教材或依据实际制定规范教材,并规定了实验课所占课时比例不低于理论课的25%,专业实验课不低于30%;各课程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规定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引导实验教师对实验项目不断进行革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及时把科研最新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把学生当做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构建以突出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分析近年农学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按照“强化专业、突出实践、重在能力、提高质量”的指导原则,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农学类实验教学体系,实施“实验室+试验站+教学基地”相结合的模式,以学校最新修订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将实验课整合,形成一套适合农学类人才培养,各实验教学环节密切联系,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132”式实验教学体系,把一级学科下的所有的实验课划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层面。
(1)在基础实验中专业技术课实验、基础课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包括的实验课有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等,编写了《生物科学基础实验(植物类)》《植物组织与细胞研究方法》等教材;实验课在全校范围内循环、重复性开课。
(2)综合提高型实验课以综合性大型实验课为主,是基础实验课的拔高部分,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大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细胞工程综合大实验、组织培养实验、基因工程大实验等,主要请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结合科研实际讲授。
(3)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包括大学生第二课堂、大学生训练计划(SRT)、泰安市大学生引导计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野外实验项目等。
以上3个层面的实验分别在大学4个年级进行,3个层面有机结合,前面的是基础,后面的是创新,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相结合。基础型实验面向全体学生,教授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术,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熟悉常规仪器;综合型实验侧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围绕研究领域设计实验,将科学的研究思维和方法融合到实验中;研究型实验以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并与有关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创新实验项目为主,主要体现在创新学分和科研论文两个方面。
2.3 优化配置仪器
实验教学中心拥有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308台件,主要管理做法:一是建立仪器设备开放使用平台,仪器设备型号、存放实验室、操作人员及收费标准上网,可网上查询、预约使用。二是定期邀请技术专家来校讲课、培训。三是实验技术人员与任课教师合作编写教材,如《现代仪器分析教程》;在加强仪器设备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方面,除了专门的统编教材外,中心统一制订了针对本科生实验教学使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等文件。使所有仪器都可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2.4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验技术过硬、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对于推动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科研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技术人员36人,其中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8人、实验师8人。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具备相关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完成农学、种子、植物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园艺、设施园艺与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每年2 860人、36门实验课、198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能够准确把握农学类学科发展特点,熟悉农学、生物技术等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前沿课题,并将科研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和科研思路等运用到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中。在此基础上,指导大学生、研究生积极参与创新研究,自2005年以来,我中心实验教师指导大学生SRT项目223项、市引导计划68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3项。实验教师在上好实验课、指导学生科研之外,还加强各级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5年来共申报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6项、省级教研项目15项、国家级教研项目6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98篇;主编、副主编统编教材26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实验技术人员分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两个系统。实验技术专业职务、实验工人和职员3个类别,实现不同人员的分类管理,不同类别、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的考核内容上拉开了差距。经过5年的建设,实验教学队伍已成为我校本科教育的中坚力量,各项工作受到学校、山东省和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3 结束语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重要任务,经过3年多的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研究能力的学生。但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建设工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计划的指引下,我中心将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及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深化中心内部的实验教学改革,确保农学类本科生实验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的不断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农业高级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