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已普遍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举办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 这就为考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存在实效性不强、“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培训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 一) 实训设备不足, 培训质量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扩招, 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实训设备利用率不断提高。学院平均每年有2500 余人参加电工实验或实训。实训设备利用率高, 管理不到位, 实训设备损坏较多, 不能及时补充, 在人多、设备少的情况下, 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相对减少, 学生实训的时间不能充分得到保证。如2005 年电工实训一室有25 台完好YL 电工实训操作台, 由于利用率太高, 元件经常损坏, 严重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 二) 技能培训与生产实际脱节, 培训实效性不强
为了追求学生考证高通过率, 有些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并不符合。教学与生产相脱节不利于学员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操作能力, 甚至有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独立承担相应工种的作业。由于缺乏实际操作训练, 大部分学生对实习件练习没有兴趣,缺乏成就感。
( 三)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方法单一
在培训时间短的情况下, 老师只能挑选“电工作业”( 考试专用书) 的重要内容来讲解和安排学生练习。在电工培训项目上如何与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探讨。要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 必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 毕业证+ 资格证”的培养模式下, 大部分学生仅仅练习考试的内容, 即使获得了电工上岗证书, 有的学生也不会实际操作。培训模式主要是应付考试, 尚未完全达到真正的熟练掌握技能的程度。
( 四)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专业文理兼招, 有的班级文科生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 个别学生理论基础差, 在中学时几乎没有做过实验, 也没有实践经历, 对实验不感兴趣, 动手能力较差, 实践技能和经验非常欠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 通过短暂的技能强化培训, 使学生达到电工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 五) 师资力量薄弱, 素质相对偏低
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中,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特别是在“双师型”教师方面, 比例偏低。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生产一线经验, 社会实践能力不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偏大。部分兼职教师虽然来自生产一线, 但是缺乏系统的教学训练, 教学经验明显不足。
|